close

12-04-2014

位在 Lincoln 的 Nebraska 大學藝文中心 Lied Center 成立二十五周年了,今年特別邀請到大提琴家馬友友來表演。蘇小妹聽到這個消息問我:「難得馬友友來,要不要去欣賞?」我笑:「馬友友要來 Lincoln ? 因為他不紅了嗎?」蘇小妹回答:「不,他和 Lied Center 的關係不錯,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周年時都曾受邀來表演。」原來如此,是我太小覷 Lincoln 了。

我們到了表演廳,找到座位坐下,觀看著打扮得很莊重的人們陸陸續續就座,放眼望去,幾乎是座無虛席。望向舞台,上面擺了一張椅子。這張看起來很普通,甚至不算特別舒服的椅子,擺在空蕩蕩的寬大的舞台上,看起來十分有氣勢。

在我們的前一排坐了位可愛的小聽眾,因為個子太小了,媽媽特地幫她在座位墊了一個坐墊增高。我和蘇小妹見了,莞爾一笑。這個年約 6 歲的小女孩,穿著銀色的蓬紗連身裙,紮著馬尾的金色小頭顱繫上了一朵半顆頭大的嫩鵝黃色花,表情老氣橫秋地坐在位置上拿著筆在節目表上面畫畫。

等節目開始,馬友友在熱烈的掌聲中帶著大提琴幽默地走上台,坐著待掌聲平靜下來便將琴弓在弦上戲劇性地一振,巴哈 《Suite No.1 in G Major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G 大調第一號》便流洩了滿室。Prelude 前奏曲在如《The Pianist 戰地琴人》及《Hilary and Jackie 無情荒地有琴天》等頗有名氣的電影中都曾出現,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段音樂,美得讓人想嘆息。

隨著音樂家的手抖動,僅一把大提琴獨奏,發出的渾厚豐富樂聲卻如同好幾把提琴一起演奏。當他拉動著手上的琴弓,我的心臟也跟著弦音輕輕顫動,我雙手緊握,才能抑制住騷動不已的胸腔,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扣人心弦吧。

音樂廳裡,人們安安靜靜端坐,只有悠揚的琴音在室內翩翩流動著。可惜,冬天裡許多人的喉嚨都不太舒服,間或會傳出一兩聲幾經忍耐壓抑的咳嗽聲。在行雲流水般的氣氛裡,這聲音未免掃興,但我微笑想著,比起錄音室裡完成的完美無瑕音樂,這不是更有臨場感嗎?

今天馬友友表演的曲目為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除了 G 大調第一號外,還有 C 小調第五號及 D 大調第六號,共三首。

曲終,緊緊攫住人心的大提琴家站起身,向大家鞠躬致意。廳內的觀眾們起立激動地用力鼓掌,大提琴家走進了後台,在如雷掌聲中,他又帶著心愛的大提琴回到台前,微笑坐下,輕鬆地說:「OK, it's not Bach, but it is a bit like Bach. 這不是巴哈,但有點像巴哈。」想來,他怕大家對安可曲抱太高期待吧。

欣賞完像巴哈又不是巴哈的安可曲,再熱烈的掌聲也留不住大提琴家,他微笑再次對大家鞠躬,揮揮手消失於後台。

大家又鼓掌了一會,開始起身魚貫走出音樂廳,人們走動間,舞台上的那張椅子依舊留在台上。我留戀不已地望著那張空椅子,在幾分鐘前,馬友友還坐在那張椅子上,與我們共享了一段充滿魔力的時光。音樂家雖然已經離開了舞台,他所拉出的美妙音符,似乎還在室內悠悠迴盪著;而那美妙的音符,也同樣慷慨地在我們的胸口以及腦海中依依盤旋飛舞。我和蘇小妹對望,感到滿足得無以復加。

 

附記,除了中場休息半小時,演奏時間共約一個半小時。演奏時,看得出坐在我前排的小聽眾及隔壁的年輕中國人 (我猜是來念書的學生)都不太賞光。前排小女孩百無聊賴地靠在媽媽肩上扭來扭去,雖然如此,卻乖巧地沒發出什麼聲音。以這年紀的小孩來說,能熬上這麼久,耐力真是不簡單。隔壁的中國年輕人在表演中則低頭玩起手機,坐在旁邊的女友則在他玩手機時伸手搗亂。這一對情侶雖然也沒有發出什麼聲音,卻感覺很擾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友友 大提琴
    全站熱搜

    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