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9-08-2014

今天 Sheldon 美術館導覽員訓練的主題是雕刻藝術,也花了些時間為我們解釋關於 Sheldon 美術館所屬的大型雕刻。

研究雕刻藝術的專家來為我們解說 20 世紀的雕刻與 19 世紀之前的雕刻表現變遷。最大的變化處在於古典雕像是一項裝置藝術,雕刻家們精心呈現完美均衡曲線的典雅作品;而近代雕像藝術的藝術觀則是捨棄了光滑肌膚、黃金比例的體型等元素,轉向毫無忌憚地剖析表現藝術家內心的情感與藝術觀。這期間最大的分水嶺是 Auguste Rodin 奧古斯特‧羅丹。從以下的幻燈片可以清楚看出差異處:

2014-09-009  

左側是羅丹的作品《斷鼻的人》,右側是完成於公元 125 年的古典雕像。雖然我匆匆拍下的照片十分不清楚,依舊能清楚分辨出古典雕像的頭髮茂密微捲,皮膚光滑緊繃,眼神柔和高貴,五官輪廓深刻英挺;羅丹刻劃的主人翁則是個皮膚鬆弛、頭髮稀疏、眼神陰鬱、鼻樑斷折的老人。

我非常喜歡羅丹,我喜愛他的雕塑品滿載的強烈生命力及濃烈情感,也尊敬他勇敢地打破規範,開啟了一扇嶄新的門。不過近代有一些更前衛的勇敢雕刻藝術家們的藝術表達我便不太能理解了。

聽完了演講,休息一下,接下來的行程是要分成小組到校園觀賞雕像,並討論如何為學生們做導覽。我亦步亦趨地跟著指導員 Barbara 在校園中走。

位在 UNL 校園中的 Sheldon 美術館收集了很多近代雕刻藝術品,因此在 UNL 校園中四處可看到現代藝術家的大型雕刻作品。有一些雕像相當有意思,值得一再玩味;但有一些雕像,就沒什麼藝術細胞的我來看,嗯,我就直話直說吧,「像一坨有機質廢棄物。」

Oranos  

英國雕刻家 William Tucker 的作品: 《Ouranos》   圖片來源:Public Art Lincoln

據說 Tucker 擅長用人的部分軀體表達強烈的情感,他的美感──我實在無法理解。

2014-09-010  

美國雕刻家 Gaston Lachaise 的作品:《Foating Figure》

Barbara 及丈夫都是導覽員,這對年紀很大的老夫妻把我當作是參加導覽的學生般,生動活潑地問我問題。諸如:「你認為這雕像的性別為何?」夫妻倆還告訴我,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大約有百分之七十會邊咯咯笑邊回答這座《Floating Figure》是男性──而咯咯笑的原因是這座雕像是裸體的。男性?這麼豐滿的胸部應該是屬於女性的吧?

Barbara 笑著解釋,六年級的孩子們分辨男性或女性的依據是頭髮。這座雕像沒有頭髮,所以便是男性。Barbara 他們當然不會糾正孩子們,反之,他們會問更多問題,諸如:「你們觀察到什麼讓你認為這是男性?」「你們認為這座雕像在做什麼?」「如果你們能夠修改這座雕像,你會怎麼做?」

至於小孩子們對裸體雕像大驚小怪這件事,老夫妻當然有辦法應對,只是我聽不太明白。我聳聳肩,無所謂,多聽幾次就會明白了。

2014-09-011  

我喜歡的一座雕像。Bruno Lucchesi 的作品:《Pieta》一個年輕女孩倒在老人的腿上,很有故事性,每個人看了都能說出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吧。

和 Barbara 夫妻在校園裡逛了一圈雕像藝術,他們不絮絮叨叨地告訴我作者是誰,作者想要表現的是什麼......等資訊;相反地,他們問我很多問題,邀請我從各個角度觀賞雕像,並促使我思考,進而對雕刻品產生了親切感。

這樣的美式導覽方式和我以往所知的導覽方式相當不同。以往遇到的導覽是盡所能地提供關於作品的資訊──作者、年份、以及作品意境解說等──觀賞之後,每個人得到的觀賞心得都差不多。而在 Sheldon 這裡的導覽員所要做的,卻是要盡量激發出不一樣的心得,越不一樣是越好!

今天我不但大大地開展了藝術眼界:欣賞了許多雕像 ( 在 UNL 活動了這麼久,我都沒有好好觀賞座落在校園裡的豐富雕像。 );我還上了寶貴的一堂課,學習了美式的教育方式──耐心引導、激發想像力及興趣,而非填鴨式地硬塞知識。

我想,這是我們台灣教育很值得學習的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